龍應台:人生最重要懂得自覺 相隔十年出書講母女恩情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8/07/22 15:17

最後更新: 2018/07/22 22:06

分享:

分享:

龍應台為其新書《天長地久》舉行讀書會,吸引逾3500人報名。(梁偉榮攝)

一年一度的香港書展舉行得如火如荼,享譽華文文壇的台灣作家龍應台為其講述母女恩情的新書《天長地久》舉行讀書會,並以《人生裡有些事,就是不能蹉跎》為題,與讀者分享生命真諦。龍應台在出席讀書會前與記者茶聚,指自己已有約10年沒出新書,今次在香港舉辦讀書會是最期待的一場;她又建議年輕人多讀書,留意外面發生的事情。

龍應台曾擔任台北市文化局長,有傳媒認為龍應台代表一種文化,但覺得她有點大材小用,應對兩岸三地有點作為,詢問她現在兩岸三地的緊張氣氛下,文化能否相同,甚至統一。龍應台回應說,不覺得自己大材小用,而文化也不能說要統一,應該更多元,她覺得寫書用文字跟整個華文世界的讀者溝通,是比以前擔任公務員時更重大的工作。

龍應台認為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懂得自覺。(梁偉榮攝)

龍應台又認為,不同年齡層閱讀其新作《天作地久》後,或有不同的感受,她覺得年輕人的特色充滿了自己,希望新作可吸引更多10至20多歲的年輕人閱讀:

如果在我年輕時有一個作品,提醒我人生就像一列不能回頭的火車,過了一站就不能再回頭那個站,我覺得我人生後來的抉擇會帶著更高的自覺,會去多想一點,有一些站是不是要自己多停留一下,而不是永遠只往前衝,到後來才發現自己回不了頭。

被問及年輕人有甚麼東西或事情是不能蹉跎,龍應台認為很難一概而論,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懂得自覺:

帶著自覺這個awarness去決定甚麼是不能蹉跎,甚麼要抓得緊,甚麼是要放下。

對於新作《天長地久》讀書會吸引約4000人報名參與,龍應台說,對一個作者而言,讀者多是一件開心的事,但認為讀者少而作品好,則是另一種驕傲。

龍應台新書《天長地久》講述母女恩情、以回憶與母親往昔故事為主題。(梁偉榮攝)

龍應台新書《天長地久》講述母女恩情、以回憶與母親往昔故事為主題。她為母親寫下的19封信中,有對母親老去的感嘆、女兒的念想和不捨,當中的失落和放手,是對上一代的感恩致敬,亦是對下一代的溫柔提醒。